又快到中秋佳节了,越来越多的场合中都能听到熟悉的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这句诗,它截取自中国唐代诗人张九龄的《望月怀远》,不仅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诗句,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团圆美好的向往。
中秋明月,是日中两国共同的文化意象。不过中国的中秋节与日本的十五夜(中秋の名月),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,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庆祝方式。这种“和而不同”,正体现了中秋赏月文化深厚的底蕴与生命力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日本中秋节从宫廷走向民间
日本的中秋节一般认为是起源于平安时代,当时的赏月活动主要由贵族举办。中秋赏月被认为是一件风雅之事,贵族们会办“赏月宴”,一边赏月,一边吟咏和歌。日本最早的赏月记载是平安时代延喜九年,宇多法皇心生雅兴,以“秋池に月が浮かぶ(秋池映月,清辉浮动”)”为题,让在场的文人雅士作词赋歌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成书于平安时代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小说《源氏物语》(紫式部著)中,也记录了很多贵族们赏月的情景——文人雅士们一边仰望明月,一边吟唱和歌,且有管弦演奏相伴,赏月活动充满诗意与雅趣。
随着历史发展,赏月活动逐渐融入饮食习俗。下酒菜通常为芋头与茄子,贵族甚至将茄子和芋头等切出洞孔,通过孔观赏月亮,这种独特方式兼具趣味与礼仪。
进入江户时代,赏月文化从宫廷扩展至民间,桌上的贡品与装饰愈加丰富:从早期的茄子、芋头发展为花卉、蔬菜、酒类、芒草以及糯米团子等,这些贡品既寄寓了五谷丰登、家庭圆满之愿,亦承载着人们对天地自然的虔敬之心。
芒草因其形态与稻穗神似,且被认为有驱邪避灾的灵力,因而成为赏月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神圣贡品 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由于中秋节适逢日本丰收时节,日本民间亦衍生出以月占卜一说。农民会通过当晚是否可以见到月亮来预测来年的农作物收成。月亮的阴晴圆缺,从此不仅牵动着文人的情思,更牵连着大地上人们的生计与希望。
日本关于中秋赏月的俳句
俳句大师松尾芭蕉曾多次写下赞美明月的俳句,最广为人知的一句是:「名月や 池をめぐりて 夜もすがら」“眺望着这轮明月,绕着池塘走了一圈,不知不觉间天亮了。”
明月、池塘、独自一人...寥寥几笔便烘托出中秋夜孤寂、幽静的氛围,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诗人白居易在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中写下的:「昔年八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园边」“往年的中秋之夜,我曾在曲江池旁、杏园边。”东方诗歌中赏月这一意象的寂寥之情,竟在这一刻,隔着近千年的时光与一片海域,皎洁相照,完成了无声的对话。
松尾芭蕉的另一句俳句:「寺に寝て まこと顔なる 月見哉」“躺在古寺之中,心安面静,仰望明月,恍若与天地相融。”这句则描绘了在静谧寺庙中仰望明月的平和心境。细细品读,一种心安之感油然而生。
京都・八坂塔与明月 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明治时代的作家正冈子规也曾以赏月为主题写出这样的俳句。「名月や 闇をはひ出る 虫の声」“月亮明亮而巨大,月光下的虫鸣声格外热闹,仿佛整个夜晚都被它们唤醒。”
正冈子规另一句赏月俳句中还曾提及中国唐代诗人李白:「素麺の 滝に李白の 月見せよ」“素白瀑布下,映出李白笔下的明月光辉,恍若诗境显现眼前。”该句中将素面比作瀑布,多少带了点幽默感。
明月与瀑布 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俳句大师小林一茶关于赏月的俳句:「古郷に 似たる山をかぞへて 月見哉」“月色皎洁,遥数几座仿佛故乡的山,赏月之时,思绪随之漂回故里。”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这些俳句通过明月、池塘、瀑布、故乡的群山等景物,描绘出孤寂、怀乡或自然之美,体现了日本中秋文化的精神内核——“物哀”与“幽玄”。
同样是中秋节,在日本与中国有何异同?
中国的中秋节似乎更强调“人伦”与“团圆”,节日氛围热烈。家庭成员团聚共赏明月,共享月饼、品茶或点灯笼,部分地区仍保留猜灯谜等民间传统活动。这些习俗不仅寄托了对家庭圆满、生活幸福的愿望,也承载深厚的家国情怀。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圆满与吉祥,使中秋节既是亲情的节日,也是文化认同的象征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日本的十五夜则更侧重自然与感恩,节日氛围宁静雅致。人们赏月时摆放赏月团子、象征稻穗的芒草,以祈求辟邪,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。十五夜文化强调感怀收获、体悟自然,体现日本文化中特有的“物哀”与“幽玄”美学。在这种文化背景下,赏月不仅是视觉享受,也是一种精神体验,人们在静谧中欣赏明月,心境随之平和而深远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日中两国都有“玉兔”的传说,不同于中国“玉兔捣药”的传说,日本则是“玉兔捣年糕”,都为节日增添浪漫童话色彩,也体现了神话与民间传说上的文化交汇。这种跨文化的共通符号,使两国人民在不同形式的庆祝中仍能感受到相似的节日情感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日本现代赏月的创新玩法
进入现代社会,日本赏月文化在保持传统的同时,也逐渐融入商业创新。各类赏月限定商品成为节日文化的新载体。
例如,日本麦当劳每年都会推出限定赏月汉堡套餐
日本麦当劳的限定赏月汉堡套餐 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肯德基也推出赏月限定汉堡与墨西哥鸡肉卷
东京肯德基限定赏月汉堡宣传海报
日本本土汉堡品牌摩斯汉堡则推出两种限定赏月汉堡——芝士肉饼堡和福卡恰汉堡。两种分别代表不同的月相,如果说福卡恰的整颗温泉蛋象征的是满月,那么芝士肉饼堡里的肉饼象征的就是残月。
东京某家摩斯汉堡的限定赏月汉堡招牌
吉野家推出限定赏月牛肉饭,将鸡蛋黄置于青菜中央,如小月亮般呈现
大阪王将推出限定赏月炸酱面,煎蛋置于面上,象征满月
一些日本乌冬面店也会推出限定赏月乌冬面。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ja
此外,一些日本传统老字号还会销售月饼。
日本紀ノ国屋生产的月饼
这些创意不仅让传统文化符号得以在现代社会延续,也为节日文化注入新鲜活力,使传统与现代实现和谐共存。无论身处中国还是日本,无论以传统方式还是现代形式庆祝,当人们仰望同一轮明月时,那份跨越时空的思念与祝福,都是日中两国人民共同的心声。(编辑:比克)